您的位置:行業新聞
作為木質林產品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我國木材產業發展正在轉型升級。
10月29日-11月4日,國際熱帶木材組織成員國木材生產貿易消費部級研討班在中國舉辦,來自5個熱帶木材供應國的21名代表圍繞發展綠色經濟、推進木材可持續合法貿易等開展考察調研和交流研討,為推動中國木材產業由大轉強提供破局之道。
近年來,我國木材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產業規模擴大,產值不斷攀升。2018年,我國木材加工及木材制品制造業產值達1.3萬億元,占林業總產值的17%,是3個萬億級林業支柱產業之一。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改革與發展司相關負責人在研討班上表示,我國木材產業發展的國內國際環境正在發生變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商品材總產量8811萬立方米,同比增長4.92%;木材和木制品出口額約387億美元,同比增長6.4%。
我國木材產業發展的變化表現在,國內木材生產主要依靠人工林,國際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果。在國際木材產業,人工林替代天然林的木材供給主體地位,已成為大勢所趨。
這位負責人表示,當前,國際社會對于森林可持續采購、加工、貿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各國木材出口管制越來越嚴格,國內環保政策和監管措施也不斷收緊。我國木材行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勞動力價格變化、物流成本增減等市場波動對企業經營的影響較大。面對生態保護、市場競爭、國際貿易等多重壓力,我國木材產業迫切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國家林草局編制了相關規劃?!读謽I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加快提升林產加工業,強化木竹加工、林產化工、制漿造紙和林業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優化人造板、家具、木漿造紙、林業裝備制造和林業循環經濟等產業布局?!读謽I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將“改造提升”作為木材產業發展的關鍵要求。
各種支持舉措也密集出臺。中央財政相繼出臺造林、林木良種、森林撫育、林業貸款貼息等補貼政策,穩定木材等林產品供給。林業部門積極與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山入林。商業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推出林權抵押貸款項目,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在林業領域得到推廣運用。
我國木材產業正迎來繁榮發展的新時代,將走綠色、創新、集約、融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為確保木材供給數量和質量,國家林草局將出臺多項措施:加大人工用材林培育力度,采取集約經營方式,加快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和大徑級、珍貴樹種用材林、竹材基地建設,實現木材基地化、規?;a。加快推進森林經營,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強化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等措施,提高林地生產力。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激發集體林業活力。大力培育優質、高產、高效竹林,擴大竹材生產和應用,增強竹材供給能力。
目前,我國森林采伐利用率和木材綜合利用率分別只有61%和63%,而發達國家一般都在90%左右。專家建議,我國應積極發展木材產業循環經濟,創新技術工藝,推廣典型模式,完善回收利用機制,推廣原料化、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等多種利用方式。同時,加快木材加工制造業提升改造,推動產業生態化、規?;?、標準化、科技化。
這位負責人表示,共建“一帶一路”為木材產業發展打開了廣闊的國際空間。目前,我國已與4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81份林業雙邊合作協議。木材產業應加快“引進來”和“走出去”步伐,鼓勵和引導企業建立海外森林資源培育基地和林業投資合作示范園區,依托國內口岸建立進口木材儲備加工交易基地,健全林業貿易摩擦應對和境外投資預警協調機制。